家乡的灯盏糕作文(精选14篇)
家乡的灯盏糕作文 篇1
转过街角,来到一条古朴的老街,城市的繁华和喧闹顿时被隔绝在外。我轻车熟路地来到一家简陋普通的小店。
我递过去一张钞票,对那位慈祥的老婆婆说:“来一个灯盏糕。”“好嘞!”老婆婆一边回应一边娴熟地忙活了起来。只见她拿起一个比巴掌略大的铁勺子,往上面淋上一层米糊,挖了一大勺本地猪肉。加了一个黄澄澄的大蛋黄,又抓了一把白萝卜丝。接着再淋上米糊,把所有食材都妥帖地包裹住,不留任何缝隙。最后把灯盏糕放入油锅中,灯盏糕像是淘气的胖娃娃,刚碰到滚烫的油,立马就把铁勺子当成滑滑梯,一屁股跳入油锅,溅起星星点点的油。不一会儿,原本米白色的灯盏糕在油的洗礼下变得金黄,老婆婆一勺就顺顺当当地把灯盏糕捞了起来,切上两刀,装进塑料袋里。
我一手接过热气腾腾的灯盏糕,不管三七二十一,“啊呜”一声,咬了一大口。我被烫得直跺脚,但还是口齿不清地说着好吃。一边说一边欣赏着灯盏糕,它金灿灿的,像是被悠悠的云朵遮了一些的大太阳。皮有点微焦,里边儿鼓鼓的`,像挺着一个又大又圆的啤酒肚。灯盏糕的皮外酥里脆,馅儿香喷喷的。白萝卜丝新鲜爽口,本地猪肉颇有嚼劲,蛋黄柔软可口,真是人间美味呀!
吃着灯盏糕,叩开记忆之门。想起与妈妈一起争食的往事,妈妈常常因为灯盏糕与我“大动干戈”,实在是因为这美味,让人无法抵挡啊!
吃完最后一口灯盏糕,仍有一股香味弥久不散。现在的我,才知道,我对灯盏糕的喜爱,源于我对家乡的热爱,每一口都蕴含着我对家乡的深情。
家乡的灯盏糕作文 篇2
在家乡汀州,客家人逢年过节,你一定会在他们的餐桌上发现一盘热乎乎、黄亮亮,还飘着油香的圆形糕点。那便是长汀的美食灯盏糕。
灯盏糕,顾名思义,因形似古代圆形灯盏而得名。手艺精湛之人所做的灯盏糕,油香四溢,口感膨松细腻。而手艺欠佳者所做的糕则油腻硬实,吃两个下肚就毫无食欲。那么,为什么两者差别如此之大?原来灯盏糕的制法和炰法中可大有文章呢!
灯盏糕的原料是大米与黄豆。在以前,每逢制作灯盏糕,人们便会用石磨将大米与黄豆细磨成浆。其中黄豆的多少直接影响了糕的香味与膨大程度。磨好的大米与黄豆和以水,再洒些葱花,一盆白色的灯盏糕原料便完成了!如果你靠近细闻,一股米香杂着豆香就会扑面而来,这是大自然的味道。
随后,架起一灶火,倒上一锅油,用大火将油烧热。在油开之时,拿出圆勺(一种底部为圆形平面的专门炰灯盏糕的勺)放入油锅中预热,再向圆勺中打一些原料,将圆勺左右轻摇,令原料铺平。这时,快速将其浸入油中,“吱啦吱啦”,油不停翻腾着,叫嚣着。轻抖圆勺,糕受热膨胀,在浮力作用下,“扑哧”一声从锅底冒出来,活像一个鱼吐了一个大泡泡。渐渐地,初成形的'糕瘪了下去,可香味却升了上来,钻入鼻孔,使胃打起了鼓。
待灯盏糕底面透出金黄,便可用筷子给它翻个身,让它两面都炰透。也有只炰一面的,正面只用勺子浇几勺热油。两者口感有别,各取所需。炰好的糕用筷子夹在一个漏勺里沥油。刚出锅的糕外围酥脆,中部软香膨松,咬入口腔,清香油溢,那香味在唇齿间间久久不离去。
灯盏糕如此美味,早就收割了长汀人的胃,与其文化交融了。我们这儿就有一首童谣:“灯盏糕,膨膨起,没铜钱,喉(方言,馋的意思)得死。”表达出一代人对灯盏糕的喜爱之情。
灯盏糕还因形似圆,所以是团圆的象征,在大年三十年夜饭桌上,这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灯盏糕还因为中间膨胀,还是一个人事业发达的象征,早年亲朋好友间互赠礼物,灯盏糕也会出现其中。
灯盏糕已作为一种汀州饮食文化的代表,刻在长汀人的脑海中。在外的游子,每当看到圆圆的月亮,是否会想起圆圆的灯盏糕,继而心中涌起一片乡愁呢?
家乡的灯盏糕作文 篇3
当你听到“灯盏糕”三个字是不是会想,“它是方方甜甜的糕点呢?”其实啊,它是圆圆的,有点咸的。据说在元末明初温州的刘伯温义军攻打温州城时,和城内义军联络暗号为“等斩”糕。温州的俗话“等斩”和“灯盏”是同音,所以这个用油炸出来的糕就叫成了“灯盏糕”。
现在我来讲讲它的做法吧!先把大米和黄豆磨成粉,加水和成黏稠的浆。倒入大汤勺里,让稠浆粘满汤勺,倒掉多余的。首先抓一些萝卜丝,打个鸡蛋,放一大把肉末,再加一点萝卜丝,用另一把汤勺把这些压紧压平。再一次倒一些稠浆,最后和汤勺一起滑入又大又滚烫的油锅。要等外面的皮变硬时才可以拿出汤勺。用汤勺翻动灯盏糕,让它在滚烫的油锅里翻滚。过了一会儿它就可以出锅了。
拿着那烫手的灯盏糕,我放到嘴边使劲地吹着。迫不及待地咬了下去,里面飘出了萝卜丝的香味。又香又脆的外皮咬起来发出“咔咔”的声音。紧接着又是一大口,金黄色的皮和美味的.萝卜丝一起掉进了我的嘴里,脆脆的萝卜丝嚼起来发出“沙沙”的声音。接着鲜美的鸡蛋、可口的猪肉在我的嘴巴里混合起来,真是太美味了。一个大大的灯盏糕被我狼吞虎咽地吃完了。我觉得没尝够,还想再来一个。
温州有很多名小吃,有鱼饼、鱼圆、松糕、馄饨、麦饼但在我的心里,灯盏糕是最好吃的。
家乡的灯盏糕作文 篇4
两面金黄,香味扑鼻,酥脆爽口,没有什么比这更好吃的了!
说起灯盏糕,你可能会想到我们家乡的传说故事,元末明初的刘伯温义军攻打温州城时,约定的联络暗号等斩糕。而我会想到扬帆路的“芳翠灯盏糕店”,这家店主的这一传统手艺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了,听店主阿姨说,“芳翠”是她的大名,所以这家店就叫“芳翠灯盏糕店”,我觉得这家店应该叫“史上最好吃的'灯盏糕店”,当然那样的话,店铺会大得多。
这是一家夫妻店,叔叔的手艺可好了!他能把最难控制的米浆调得刚刚好,最好吃的白萝卜丝也是出自他的制作手艺,先洗净、去皮,用精盐腌制,萝卜的苦涩味尽除,接着拧干,去水分,最后拌上一些葱花。看着就让人胃口大增。
里面还可以加上不同的馅,比如瘦肉、咸蛋黄,笋丝,虾仁他这里的蛋黄可不是一般的蛋黄,是本地鸭蛋腌制的金黄的多油的蛋黄,我最想尝一尝蛋黄味的灯盏糕了!
炸的过程有些复杂:先要让米浆铺满勺子,在里面放上些白萝卜丝和肉丝,也可以加上咸蛋黄,再把它压实,接着又浇上一层米浆,放进滚烫的油里炸。只见叔叔把勺子往油里一放,周围立刻冒出许多密集的白色的泡泡,灯盏糕像个小孩子似地,调皮地离开了勺子,游进锅底。一会灯盏糕浮了上来,再炸到两面金黄,就可以出锅了。
这样做出来的灯盏糕可好吃啦!如果不信,你可以去吃吃看哦!
家乡的灯盏糕作文 篇5
我吃过许许多多的美食:北京的烤鸭、金华的火腿、高邮的咸鸭蛋每每提及这些,我想到的却是那香气四溢的灯盏糕。
灯盏糕是浙江温州的特色名点,历史很悠久,在元末明初,刘伯温义军攻温州城时,以等斩糕作为城内义军的联络暗号,温州俗话等斩和灯盏同音,于是便有了灯盏糕。
今天,我们慕名来到了芳翠阿姨的灯盏糕店,学习其制作方法。我们到达时,店里已开始营业,冒着热气的油锅内,摆着长柄的特制圆勺。阿姨熟练的用汤勺舀了一勺米浆放入右手的圆勺内,接着,轻轻晃动勺子,让米浆均匀的铺在圆勺内。听说米浆是用大米和黄豆混合磨成的,调制得非常粘稠。
随后,又夹起一小勺馅平铺在米浆上,馅料主要有萝卜丝和肉丁,萝卜用刨子刨成丝,然后加盐去涩,挤干水分,再加上葱花;肉切成丁,加酱油调味。
最后,又往圆勺内加入一勺米浆,将馅料包裹其中,灯盏糕大致的轮廓就完成了。
接下来就是油炸阶段了。盛了灯盏糕的`勺子一放入油锅内,就响起了嗤哩啪啦的声音,油面上也浮出了很多小泡泡。漫溢成圆状的米浆在沸油中迅速发酵,充气成圆球形,渐离圆勺浮出油面。阿姨拿起一把夹子,将灯盏糕轻轻地在油锅内推动。慢慢地,灯盏糕的外皮变得金黄,一股诱人的香气也蹿了出来,这时的灯盏糕已经熟了。
灯盏糕出锅后,阿姨用纸袋装上递给了我,我望着眼前金灿灿的灯盏糕,轻轻地咬了一口,哇!好脆!灯盏糕皮薄馅足,入口又香又脆,满嘴都是萝卜丝的清爽。我又咬了一口,鲜嫩的肉滑进了我的嘴里,香脆的皮配上爽口的萝卜丝,真是令人回味无穷。
这就是灯盏糕的传统制作方法,简单又独特。期待有一天能亲自尝试,并做出一样的美味的灯盏糕。
家乡的灯盏糕作文 篇6
我走在街道上。突然,一股独特的香味涌入我的鼻中。我细细一闻,可真香啊!我顺着香味开始寻找这美食。果然,在不远处我看见长长的队伍。我往前一凑,原来是在买温州特产——灯盏糕呀!我抵不住这香味的诱惑。便说:
“老板,给我来个灯盏糕。”
“好嘞!”老板热情地回答道
我看着老板熟练的手法,将沾了水的面粉均匀地铺到料上,地下再一铺,就可以进行炸。看那白色的面粉在油中慢慢的变成金灿灿的外皮,看着都让人流口水。慢慢地从锅中飘起出一股香味,拿金黄的外皮好似发着光。终于老板从锅中拿起灯盏糕。那诱人的颜色,我恨不得立马咬上一口。
我把热乎乎的灯盏糕捧在手中。我轻轻地咬上去,里面白色的萝卜丝在脆脆的外皮中显得很柔软。里面的肉仿佛在我的嘴中跳舞,脆脆的外皮用牙齿一咬便立马碎开。这些混合在一起有一种独特的老温州气息。我每咬一口就好似回忆着以前的'老温州,让人难忘。此时我的嘴里一直回荡着那独特的香气。我大口大口地要到中间,再咬口。那味道真是非同凡响,那脆脆的外皮融合在了软软的白萝卜丝中,围绕在我的牙齿旁边,跳跃在我的舌尖上,让我回味无穷。
“小妹妹,让开一下。”后面的人说。这时我才发现,我一直站在原地不动。我连忙,靠边走了走,看着手中的灯盏糕。我一口把它塞到嘴中,把袋子扔到垃圾桶中。
我闻了闻,手上还留着那诱人的香气。我望了望那灯盏糕还想吃。可是口袋中已经没钱了。
家乡的灯盏糕作文 篇7
说起瑞安的特色小吃灯盏糕,我就口内生津,情不自禁地想起它那独特的美味来。在瑞安的各种小吃中,我独爱灯盏糕。
为什么叫灯盏糕呢?大概因为它的形状像古时油灯的灯盏,但我倒觉得它更像一个鼓起来的大饼,像一个变了形、吃胖了的金色的圆。
灯盏糕的制作手法,我只是粗略地了解过一些:先准备面糊、白萝卜切丝、肉末、虾仁等佐料,在一个如灯盏的大汤勺上糊上一层面糊,并逐次加入白萝卜丝、肉末、虾仁,再浇一勺面糊在上面,淹没萝卜丝等馅料,然后将大汤勺浸入油锅,炸至金黄酥脆。
灯盏糕虽说是油炸的,但它不似别的油炸食品、吃多了会腻的那种。这可能取决于白萝卜丝的新鲜清味所致。灯盏糕外焦里嫩,入口即感觉到裹在外层边缘香脆的薄饼,接着便是清爽感觉,带着鲜味的'萝卜丝,两种味道在舌尖交融、弥漫,形成了一种奇特又香淳的感觉。每吃一次,都是味觉上的享受,特别喜欢它那香脆清爽的口味,百吃不厌。
我记得儿时特别爱吃灯盏糕,那时我所在的幼儿园地处繁华的虹桥路。虹桥路那边的小吃摊很多,一放学我就拉着外婆,吵着要吃灯盏糕,外婆说我嘴挑儿,只选最贵最好吃的那一家,并且总喜欢吃新鲜出炉的。有时放学后走了老远的一段路才想起来,还没吃灯盏糕呢,于是巴巴的又转回来吃了才解嘴。外婆说,别的小吃这么多,偏要吃它。
现在酒席上有精致的小灯盏糕,样子好看,小巧玲珑的,虽吃起来不似儿时味道,但还是爱不释手,总会多吃一点。有时在放学路上,或在瑞安老城区后街上偶遇灯盏糕小摊,我都会欣喜前往、驻足观看,然后大快朵颐。
灯盏糕,不仅是在于它的美味,更在于它总会让我想起幼儿园放学的时光;总会想起我儿时经常光顾的小店、小摊;总会想起拉着外婆的手走在虹桥路后街弯弯曲曲小路上,听外婆用瑞安话唠叨着。
家乡的灯盏糕作文 篇8
小时候,总跟着奶奶去村里的戏堂看戏。台上紫色的托宝塔,绿色的魔鬼斗夜叉,各个凶神恶煞,还不时“哇呀呀呀”地叫唤。看的我是战战兢兢,猛的一场鞭炮炸响,泪就伴随着哭声喷涌而出。
奶奶心疼得发抖,赶忙将我背出戏堂,我却更哭闹了。奶奶脸上的皱纹更加紧锁了:“不哭不哭,你在这等会儿,我给你买吃的。”我痴痴地望着她离去的背影,便心生了一种期待。一会儿功夫,一个黄灿灿,充满浓郁油香的灯盏糕就出现在我眼前。我大嘴一张,一口咬了下去,一股“小饼如嚼月”之意油然而生。和着留下的泪,更有那奶奶的紧锁的眉头,随着嘴的一张一合,滋润着心的田地……
今天,我仍对灯盏糕情有独钟。大多的缘故,在于自己在人生跋涉的旅途中,渐渐咀嚼出了一些岁月的味道。
在家门口的小摊上买个灯盏糕,驻足在小摊旁,看着老师傅做灯盏糕。老师傅的铲不比寻常炒菜的锅铲,通体黝黑,铲把弯成上弦月的模样,连着一块圆圆的平平的黑铁板。老师傅稳稳地将裹藏着晶莹剔透萝卜丝儿的糕浆放进热油内,一趟一趟,一阵阵“呲啦啦”的脆响,白色的浆瞬间胀成了一个个巴掌大的灯盏糕,圆圆的、黄黄的、鼓鼓的漂浮在油面上,老师傅老道地将它们翻个个儿,待两面都变成金黄色,再不慌不忙地用竹筷夹起,叠放在漏勺里,待油滤尽,搁在饭甑中。简单的过程,美妙的享受……
晚自习后,踩着脚踏车,伴随着车轮的吱吱呀呀,哼着小调,在黑暗中向家的方向前行。路旁的一盏盏的熄灭,好像这大地在一天的喧闹过后,安然入睡。不敢打扰,只管前行。忽一抬头,发现一盏黄晕晕的.灯光忽明忽暗在风中摇弋。是做灯盏糕的老师傅。便欣然一问:“大爷,这么晚了,还不回家呀?”老师傅习惯性眯着眼睛,满脸的皱纹却绽放开了,呢喃着:“就回,就回啊。”踩上脚踏车,在漆黑中继续前行。俶尔,一束灯光在我身后亮起,投向我远方的路。我一回头,老人正用黄晕晕的灯炉指向我,如此慈祥、和蔼。我在心中遍地呢呢:“大爷,谢谢您!”
此后,每当晚自习回家,我脚步就更有力量。因为,我知道,总有那么一盏黄晕晕的灯在等着我,等着照亮我前行的路……
直到有一天,“咣当”一声,锅铲坠地,那盏灯儿永远熄灭在我的身后。老师傅矮矮的个头,款式陈旧的皮衣,红黑的面庞,永远定格在了我的脑海中。
如今,我远离家乡,异地求学,很难回家一趟。偶尔回来小住,也不常外出。但总会腾出些时间,倚在家门口的窗台上,望着老师傅日夜坚守的地方,泪流心中,回味那不变的黄晕……
灯盏糕,如豆的一盏灯,晕晕黄黄,柔柔静静地亮着。灯盏糕的味道,脆脆的,细腻到心底……
家乡的灯盏糕作文 篇9
那个初冬的傍晚,回家的路上吹着冷风,柏油马路上的汽车,匆匆开过,道路上的行人将帽檐一压,疾速前行。谁也没有回头、没有停留、没有抬眼,背上背着石墩般的书包,我将围巾一紧,也不想久留。
“诶——那个谁!”我下意识回头,看见小柳在路边的一家小店门口,我朝她走去。那家店的名字没有一点花样——“灯盏糕”,店面很小,可以说没比我家厨房大多少。一对夫妻在店里忙活。“你在干嘛?”“买灯盏糕,你要吗?我请你!”她说着,露出两排白牙,厚重的帽子、围巾里是被冻得通红的脸。我还来不及回答,她就朝里喊到:“老板,来两份!”“行吧,谢谢!”
因为没吃过灯盏糕,我有一丝激动。店内,女人将萝卜丝、肉丝、葱花切好,再用面粉包起来。最靠近窗口的油锅里,气泡不停的向上蹿动,在水里炸开,发出“咕咕咕”的声音。网兜里的灯盏糕时不时翻腾一下,就像捕上岸的鲜鱼。灯盏糕的顶部慢慢凸起,即使现在看来,也觉得有趣。它的皮由粉白变成嫩黄,由嫩黄变成金黄,最后稍带一点焦,是最好的。
炸好后,老板用袋子将灯盏糕装好递来,我连忙接过。“快尝尝!”小刘柳眼中露出期待的神情。我点了点头,一口咬下,热气扑面而来,从僵冷的脸上卷过。“吱——”,里面的'汤汁溢出,滑过牙齿,刺激着舌上的味蕾,唤醒了干涩的喉咙,滚烫的汤汁很快进入胃中。第二口下去,咬到的是白萝卜丝和肉丝,白萝卜的清和肉的鲜,穿透了身体,渗进心里,驱散了棉袄中仍存的寒气,从头到脚,从脚到头,这股热气在体内游动。灯盏糕的精髓便是中间的鸡蛋,同样是金黄的蛋黄,轻轻咬下,中间浓稠的蛋液就会爆出,不会显得腻,反而让人觉得十分丝滑。灯盏糕的皮很薄,却包得住里面丰富又厚实的料,我们的心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此后,每每放学后,我总要和小柳走过那条路,她叽叽喳喳谈天讲地,再到灯盏糕店里买灯盏糕。
到现在,我再吃灯盏糕,却不及第一次的有味道,吃的机会也越来越少。每次走到那家店门口,都会往里望一望,还是那对夫妻,只不过脸上添了岁月的足迹,每次吃灯盏糕就会想起小学快乐时光和永远说不完话的小学伙伴。
家乡的灯盏糕作文 篇10
我们瑞安莘塍有个名小吃,可所谓色香味俱全,男女老少都爱吃。
它长的不大,大约是一个小碟子那么大,外表呈金黄色,如同一个镀了金的放大镜(四周薄,中间厚)。而且,从外表看就能看出它的陷,不要说它做工不精致,那可就大错特错啦!因为它这外露的部分,是可以勾起人的馋虫的。
说他是镀了金的放大镜,可没错。因为,他可以无限放大人的胃口。你闻到了没有?那阵阵肉和鸡蛋的香味,正是它发出的`呢!那是不是很勾人的胃口呢。那就尝一口吧!这皮入口即化,只有在舌尖留下一个香脆的影儿,肉与胡萝卜丝在你的舌尖上徘徊,哪怕吞下,这味道也久而不散,越到中间,辅料越足,这香喷喷的鸡蛋,正好来补一下前面食物的味儿,让它升华,到了最后,它又渐渐变小,变薄,让人回味无穷,忍不住想多吃几个,解解再次被勾上了的馋虫!
说起它,让我想起了多年前吃它的趣事:几年前,我回到家,没煮饭,我已经饿得头昏眼花,难忍“饿魔”的折磨,想了想,决定下楼买一个它,压压“饿头”我买了个,忍不住大块剁其,一不小心,吃太快噎着了!半天才缓过劲来,从此我对所有美食,都要细嚼慢咽,以防再次乐极生悲,再次重温悲剧的过程呢!
它的名字叫灯盏糕,听了我的介绍是不是也胃口大开呢?那就来莘塍吧!
家乡的灯盏糕作文 篇11
好几辆汽车已从我身旁飞驰而过,它们无意间卷起满天的灰尘,随后只留下一股股的尾气。
见此,我暗暗摇头,顺着记忆继续往前走。前面那是家卖灯盏糕的店。走近,我发现店主是一位大叔。泛黄的大衣、围裙,油腻的脏手套。我微微皱眉,环顾四周:几只苍蝇在油锅上转着圈,一堆垃圾堆放在小店旁,底下流出了滑滑的油。真是一片狼藉呐!
突然,“呲”一声,一滴油从锅中蹦了出来,溅在土黄色的灯盏糕上。我愕然。
“小朋友,买一个吧!”带着幼时美好的记忆,我微微点头。
见此,大叔用锅勺往面盆里盛了满满一勺。接着快速地用筷子夹几条萝卜丝放在面糊上,然后再往上面盖了厚厚一层面糊。我顺势瞥一眼面糊盆,它的盆壁已然生了许多黑色颗粒。
但是当我看到大叔把灯盏糕放入油中,我口中的唾液又不由自主地开始泛滥。幼时的美好记忆又再次涌现:那个卖灯盏糕的慈祥老婆婆,她的手握着筷子在金黄的`油中熟练地翻动。这阵阵随之散发的香气总会让我驻足痴望。
好想再尝一尝,好想——好想——
忽然,一股股油腥味直冲我的鼻子。我拉回神志,这时,我才发现这气味竟然来自眼前的灯盏糕。现在我才发现那油锅中的油甚至已发黑,里面有许多的残渣漂浮在上面。应该是已经炸过很多次了吧?原本渴望的心也慢慢沉淀——我开始后悔——那时,老婆婆的灯盏糕可没有这样的气味。她油锅中的油永远是黄澄澄一片。炸灯盏糕时,香味就争先恐后地钻入路人的鼻中。
可是眼前的灯盏糕哪有那时的气味!
“小朋友,拿好!”
“哦……好……”我接过大叔手中的灯盏糕,却已毫无食欲。脑中想起妈妈曾经告诫我的话:“路边摊不要吃,不卫生!不安全!”
但是妈妈,这是灯盏糕啊!是带着我的美好记忆的灯盏糕啊!为什么他的气味变了?
家乡的灯盏糕作文 篇12
灯盏糕是温州的特色小吃,当你路过卖灯盏糕的店门口时,你会被一种特别的香味勾住,那,就是灯盏糕散发出的迷人的香味。灯盏糕是个不规则的`形状,近似圆顶形。熟透后的灯盏糕是暗黄色的,香极了,几米外都能闻到香味。
热乎乎的灯盏糕尤其好吃。灯盏糕刚从油锅里夹出来,香味把你的眼珠转向灯盏糕,那又脆又酥的皮,小咬一口,放在嘴里慢慢咀嚼,皮在牙齿的作用下发出声响,咽下去,交响曲结束,香味也不停留,接下来你当然会按耐不住再咬一口。又一口,这口比上次大,能看到糕内的萝卜丝和肉了。
紧接着,一股热气从这个小孔冒了出来,这股气流中除了包含着糕皮的酥脆,还包含着肉和萝卜丝混合的香味,既爽口,又不腻,这味道好像是毒品吸引着吸毒者,很少有人能抗拒这种香气。你一定会被这股热气吸引,惹不住再往里咬一大口,一口,两口,三口,四口很快,灯盏糕就只剩下一点了,你会更珍惜这点,放入嘴中,慢慢地,慢慢地用牙齿去弄碎它,用舌头去搅合它,最后依依不舍的吞下。
灯盏糕,温州特色的民间小吃,如果你闻到油炸的味道,那就一定要去附近找找,说不定灯盏糕就在你旁边,然后就会让你大饱口福了!
家乡的灯盏糕作文 篇13
每当在去往外婆家的路上,总感觉鼻腔里头沁满了灯盏糕的香味。
做灯盏糕,是外婆的一个业余爱好,一有客人来访,外婆的煎锅就难以停歇。我从不买菜场卖的灯盏糕,那是一个外地人煎的,多少有一些乌焦。听外公讲,这种乌焦物有致癌成分,所以,我从来不会光顾那里,尽管听说那里的灯盏糕很好吃,名声远扬。
而外婆做的灯盏糕,看上去黄澄澄的,没什么黑色斑迹,在那一层鲜亮的脆皮里面,是一根又一根晶莹透彻的白萝卜和烧得很嫩的猪肉,偶尔还会加上这么一两只小蚕虾。小心翼翼地咬上一口,入口听得“咔哧咔哧”响,那油炸后的脆香以及白萝卜特有的香气溢满口腔,虽被烫得呼哧呼哧响,却依然不肯停一口,左手换右手不停地送往嘴里,还含糊不清地连呼:“好吃!”
这灯盏糕,真不愧是“外皮松脆,圆边酥软,内馅爽口”啊!
直到前些天,才听妈妈说,灯盏糕只有温州这一带的地方才有呢。听了之后,我心中瞬间升起了一种自豪之感:这么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还这么好吃,竟然就在我的家乡!真够荣幸的!
记得今年的大年初一,那天下着雨,因为姨妈姨夫们在后几天都没空,所以就把分岁酒在初一给摆了。按往年来看,我们一家子总是最后一个到外婆家,而今年,却是出乎意料地早,我们是第一个到的。一进门,没来得及站稳,便闻到了那熟悉的香味——灯盏糕散发出的气味,我迫不及待地冲进厨房,顺手便拿来一个,真是好吃!
听舅舅说,外婆今天一大早起来,扫地、生火、煮粥、抹锅盖,然后用肥皂洗净手脸,系紧斜襟蓝褂子上的盘布扣儿,端出昨夜已经泡好的黄豆和米,准备磨灯盏糕的浆。黄豆是外婆平日里趁着日头好拣一些饱满个大的放进保温瓶胆内保存的。米是洗了好几道的,经过一夜水的浸泡,在缸子里一直静静地躺着,散发出温润的光泽。外婆正襟坐在一盘小石磨前,用葫芦瓢舀出少许黄豆和米,轻轻地倒进磨眼里,转动磨柄,小石磨开始旋转,一圈一圈地舞蹈着,唱着欢快的歌,磨出雪白雪白的糕浆。小石磨是外公特意从外地带来的,他曾经在长沙那边做过生意。外婆用水洗净石磨,然后端了和好葱的浆进了厨房,旺旺地生起火来,等锅里的油滚了,盛满一调羹浆,铺平在锅铲里。铲不比寻常炒菜的锅铲,通体黝黑,铲把弯成上弦月的模样,连着一块圆圆的`平平的黑铁板,这锅铲也是外公专门从外地带来的,很耐用,外婆用着也很是顺手。听到这儿,我对外婆的敬意油然而生……
外婆将白色的糕浆放进热油内,一趟一趟,一阵阵“哧啦啦”的脆响,瞬间胀成了一个个巴掌大的灯盏糕,圆圆的、黄黄的、鼓鼓的,漂浮在油面上。外婆老到地将它们翻个个儿,两面都呈现出金黄色,不慌不忙地用竹筷夹起,叠放在漏勺里,待油沥尽。空气中满是诱人的香味,止不住地在我们鼻子里转,我们忍不住吃了起来。
外婆一般都不上桌,给我们端上了菜之后,就坐在一旁看着我们吃。灯盏糕是一种既好吃又顶饿的东西,大米和黄豆一经水泡磨碾油炸,完全变了一种味道。外公喝了一口米酒,再美美地嚼着灯盏糕,他一口气能吃上好些个,留一嘴的油香、全脸的笑意、满腹的厚实。看得心满意足的外婆搭手搭脚地立在门边,眼见着我们吃香了,再回去喝粥,末了将剩下的几个灯盏糕放回饭笼里,等晚上再给大家吃。
夜已深,大家都手捂肚子,向外婆道了谢,拜了年,便回家去了……在车上,从车旁的反光镜可以看得到,外婆那佝偻着的身影,在黑夜中摇摇晃晃。
我留着满口的灯盏糕香,渐渐入眠……
说真的,这外婆做的灯盏糕,难道仅是外婆特有的吗?我想,不是这样的……
家乡的灯盏糕作文 篇14
午后,路过解放街,“陈记大王灯盏糕”是一定要光顾的。
说起“陈记大王灯盏糕”,凡是本土温州人都知晓。这家店铺很小,大约十来个平方,店内不设座位。店铺共三个大窗口,左边窗口卖猪油膏,右边卖粽子,当中窗口摆着两口大锅,锅里盛着半锅油,锅上搁着一个滤油架,架上立着几个现成的灯盏糕,滴答滴答滴着油。而这几个灯盏糕的主人正站在窗口等候呢!
灯盏糕要先做现卖现吃,所以,窗口边上总是围着形形色色的顾客。我挨上前去,朝窗口里喊一声:“老板,来一个灯盏糕!虾仁馅儿加鸡蛋。”“好嘞!”只见一个身材肥硕,头戴厨师帽的师傅将一只大铁勺往面浆里一舀,再一晃,铁勺里就匀上了一层薄薄的面浆。再往盛着面浆的勺子里夹上几筷萝卜丝肉馅,添上几只虾仁,打上一个鸡蛋,最后再将铁勺往面浆里一舀,面浆就像馅儿全覆盖住了。
再将大铁勺放进早已热好的油锅里,油锅里就演奏起了“交响曲”,在噼里啪啦之中,那雪白的面浆逐渐由乳白色变成淡黄色,又从淡黄色变成金色,那油锅如同洒满了光辉的浪涛在翻滚,又似岩浆在冒泡,而灯盏糕正在惊涛骇浪中等待着蜕变。不一会儿,灯盏糕便挣脱了铁勺字的'怀抱,成了一块灯盏形状的糕点,通身焦黄色。它摇摆着,翻滚着,像鱼儿在浪花中嬉戏。而油香夹杂着麦香迎面扑来,瞬间钻入我的鼻孔,挑逗我的舌头。待到灯盏糕出锅时,我早已满口津液了。
师傅拿出一个纸袋,把滤好油的灯盏糕装了进去,随即递给了我。我接过灯盏糕,在边缘上轻轻咬一口,边缘是最美味的,面皮又薄又脆,咬起来咯嘣咯嘣响,甚是好听。再往里咬一口,吃到的就是里面的馅料,馅料多么鲜嫩啊,萝卜丝依旧是雪白的,葱花还是翠绿的,瘦肉粉红,蛋黄金黄,虾仁晶莹剔透……简直就是一份艺术品。
我一边走,一边啃,一边嚼,一边哼着小曲儿,步履越来越轻快,学习的疲惫瞬间消失了。对,我喜欢灯盏糕不仅因为它美味,还因为食用的方式简单随意,不用正襟危坐,不用刀叉碗筷,徒手捧着啃就好。即便吃得满嘴都是油,也不会有人投来异样的目光。这样的轻松、简单快乐,是我所喜欢的。
打开记忆的闸门,让我想想,我究竟吃过多少个灯盏糕?究竟从什么时候起开始吃灯盏糕?说起来,我也实在不记得了。我只记得,我凡是经过这里,必然买一个,肚子灯盏糕和解放街俨然成了我生命中的一条隐约脉络贯穿着我整个童年。
或许有一天我会离开温州,再也吃不到“陈记大王灯盏糕”了,但是,我相信我永远忘不了灯盏糕的味道,忘不了那个一边逛荡一边大快朵颐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