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的游戏》,21世纪的「浮士德模拟器」 | 玩点好的
文 | 刘崇江
编辑 | 刘士武
引言
在十九世纪的诗剧《浮士德》中,描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上帝与魔鬼打赌,善良的人在追求中即使迷惘,也终将找到正途。于是,魔鬼找到了浮士德,并与浮士德立签下了一份协议:只要魔鬼能让浮士德沉溺于享乐,在某一瞬间说出“你真美啊,请停一停!”——那么,魔鬼就可以收走浮士德的灵魂。
在这场与魔鬼的游戏中,浮士德的愿望一一得到实现:先是为了追求爱情,变成了年轻的小伙子,又帮国王还清了债务,还在战争中与海伦相恋,最后,他甚至想要征服大海——故事的结尾,双目失明的浮士德终于说出了那句“你真美啊,请停一停!”
凡是玩过《苏丹的游戏》的读者,或许并不难理解笔者在这里引用《浮士德》的用意:这两个故事实在有一些异曲同工之妙!因为在《苏丹的游戏》中,故事是这样发生的:
异国女术士给国王苏丹提供了一款游戏:根据奢靡、纵欲、杀戮、征服四种卡牌的指示,去迫害他人。苏丹很快就爱上了这款游戏,王国也因此笼罩在死亡的阴影之中。而你,作为一名正直的臣子,终于决定冒死劝谏苏丹!却没想到,苏丹直接把这副牌扔到了你的手里——你从此不必再服从于王国的法律,但必须每七天折断一张卡牌,否则就会被苏丹杀掉……你是选择和这个游戏一同陷入疯狂,还是寻找那缥缈的希望?

2025年3月31日,《苏丹的游戏》正式上线Steam
奢靡、纵欲、杀戮、征服,仅仅是读到这些卡牌的名字,大概就不难理解这款游戏的基调。
确实,《苏丹的游戏》早在2024年底的DEMO阶段,就凭借“大尺度”的噱头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有超过10万玩家将游戏放入了愿望单。
2025年3月30日,当《苏丹的游戏》正式上线Steam,首周销量就超过了25万份。据VG Insights预估,截至目前,这款游戏收入达67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4899万元)。此外,《苏丹的游戏》的好评率也达到了惊人的91%。

《苏丹的游戏》销量突破十万份
大热之下,回到游戏本身,围绕剧情所产生的争议则是绕不过去的话题。
前文提到,该游戏曾凭借“大尺度”颇为出圈,而这把双刃剑自然在最后也会落回到创作者头上。在本就对两性问题敏感的当下,“男同性恋剧情跳脸”这项指责,无疑将《苏丹的游戏》推向风口浪尖。
不过真实情况到底如何呢——或许要我们走进游戏才能知道。
背德感引发的高潮和反讽带来精神奖励
细讲玩法之前,我们先聊聊关于《苏丹的游戏》内核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人人都会受到道德的限制。且不说努力工作、成家立业这些美好追求,至少法律还是深深地烙在每个人心中的。但是,谁的生活中不会有那么一点……异样的冲动呢?这种现世生活难以解决欲望,往往就会成为一部分人对文娱产品的期待。
或许可以更大胆的断言:在体验文娱产品时,我们期待的一定是一个“不道德的”世界。

《苏丹的游戏》的主角
就像是近年来热度很高的短剧,其实就是对日常生活中被压抑的欲望的无限放大。在现实中受人欺负?好,那短剧就告诉你:其实你是X市龙王!在现实中被渣男欺骗感情?没关系的,在短剧里你就可以变成复仇女王!
《苏丹的游戏》创作逻辑其实也是类似:将“奢靡、纵欲、杀戮、征服”这些在日常生活中不被允许、可望不可即的行为写进规则——欢迎来到苏丹的世界!在这里尽情的去放纵自己吧!
在游戏中,玩家不仅可以对「一切」使用“纵欲卡”,从妻子、到男仆,再到路过猫或白犀牛,甚至运营得当的话,还能……撅了苏丹!而面对不喜欢的NPC,玩家也不必再忍受卧薪尝胆的痛苦,因为——直接杀掉好了!“这是一张杀戮卡……毕竟性与爱是联系在一起的!”当杀掉试图勾引你的NPC时,你如是说道。
然而,美好总是短暂的,就像刷完短剧以后,时过半夜,你看着黑暗的出租屋,一想到明天还要上班……生活好像变得更难了。
简单的刺激最终只会让我们走向空虚,因为故事的核心绝非情绪,而是:反讽。
在《苏丹的游戏》中,当你折断越来越多的卡片,杀掉更多的人,参与更多的禁忌活动,甚至跟女术士说出“我想要更疯狂!多给我两张”时,你会不会想起在游戏的开始,你并不是残暴的苏丹,而是那个直言劝谏的善良臣子——屠龙少年终成恶龙。
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看着你。

在游戏中,你可以对“一切”使用纵欲卡
质疑苏丹、理解苏丹、成为苏丹……尽管网友将《苏丹的游戏》戏称为「人性模拟器」,但它实际上是通过纵欲,完成了一次对欲望的反讽:在现实生活中,权利又何尝不是如此腐蚀来人性?——总而言之,本能欲望的消遣不过是游戏的噱头,能引起如此的大反响,还是因为它与现实存在着的千丝万缕的勾连。
游戏机制有创新,但细节处理仍欠火候
古铜色皮肤的人物、异域风情的音乐——尤其是一听到“苏丹”这个名字,大家脑海中下意识浮现的第一个画面,大概都是一个远在沙漠中的阿拉伯世界。而一说起阿拉伯,又怎么能绕的过去那本耳熟能详的故事呢:
古代阿拉伯地区有一位国王,生性残暴嫉妒,后每日娶一少女,翌日晨即杀掉。宫相的女儿为拯救无辜的女子,自愿嫁给国王。她用讲述故事方法吸引国王,每夜讲到最精彩处,天刚好亮了,使国王因爱听故事而不忍杀她,允许她下一夜继续讲……她的故事一直讲了《一千零一夜》,国王终于被感动,与她白首偕老。

《苏丹的游戏》中的神秘女术士
《苏丹的游戏》无论是剧情还是玩法机制,无疑都从《一千零一夜》中汲取了足够的养分。
首先,游戏的核心玩法是玩家向神秘女术士抽取卡牌,每张卡牌抽出后,必须要在七天内折断(完成任务)。其次,如前文所述,游戏一共有“奢靡、纵欲、杀戮、征服”四种卡牌,每种卡牌又分为:岩石、青铜、白银、黄金四种等级,除黄金卡只有一张外,其它等级都各有两张。因此牌库总量为二十八张。此外,被折断的卡不会重复出现,但卡牌出现的顺序是完全随机的。

《苏丹的游戏》共有28张牌
简单的机制为玩家提供了明确的剧情主线。玩家在进入游戏之后,以七天为单位,需要完成“折断苏丹卡”的大任务;每一天是一个小回合,玩家除了完成挣钱、上学等日常任务之外,还要应对各种随机的突发事件,并从中寻找折断苏丹卡的机会。
同样是每天一回合,《苏丹的游戏》的节奏感,就比同为卡牌策略类游戏的《这就是警察》更好。
在《这就是警察》中,玩家将扮演一名要在180天后退休的警察局长,在处理日常案件之外,需要通过勾结黑帮、公款私用等方式,为自己攒够五十万元退休金。但是,180天的倒计时过于遥远,日复一日的上班生活也变得枯燥乏味,即便有着像电影一样的过场剧情,但只要稍微搁置一段时间,都会让玩家产生“现在是在干啥”的疑惑。

《这就是警察》游戏画面
而反观《苏丹的游戏》,每七天一循环的抽卡机制,以及随时可以查看的剩余卡池,为玩家提供了更多的“可预期感”。无论是上班摸鱼还是周末娱乐,随时随地都能来玩上一会。可以说,这种可控的感受,为快节奏生活的玩家提供了一种安全感:一切都在掌控之中——毕竟,这可是一个人人都在追求稳定的时代。
但是,相比于强悍的剧情和新颖的机制,《苏丹的游戏》在细节方面的处理就颇有些让人头疼。
首当其冲的就是游戏卡牌设计。在日常事件中,玩家会不断获得各种事件卡、道具卡、人物卡。为了符合游戏整体的强调,这些卡牌大多都有一个拗口且意义不明的名字。在不看卡牌说明的情况下,完全理解不了卡牌的意思;更雪上加霜的是,游戏里有着海量的卡牌,而且很少重复。
这也就导致了玩家在游戏初期,被迫要去阅读海量的文字,但玩家自己可能都不知道要读这些来做什么——或许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苏丹的游戏》其实是一款「考研模拟器」:管它理不理解!先背过再说!
而由此也导致了一连串的问题。例如,因为卡牌数量过多,游戏的卡牌界面堆叠现象十分严重。堆积如山的卡牌层层叠叠,尽管局内提供了卡牌整理功能,但相比于体系的缺陷,这点对细节的缝缝补补,可以说是杯水车薪。

《苏丹的游戏》游戏画面
在这个方面,《这就是警察》的表现就出色很多。游戏巧妙地将代表警员的卡牌与剧情联系在一起,从根本上控制了玩家手牌的数量;也没有各种花里胡哨的道具卡,将具体事件的玩法做到极简,仅仅依靠玩家的台词选项和卡牌本身的属性来判定行动的结果。

《这就是警察》游戏画面
其次,《苏丹的游戏》还增加了一个名为“俺寻思”的功能。这项功能的用出就是当你不知道该如何折断苏丹卡时,只要将卡牌放入其中,“俺寻思”就会给你产生各种新的事件。
这项功能其实有“画蛇添足”的嫌疑,他的底层逻辑是为了弥补游戏局内细致引导的缺失所带来的混乱。但是,这项功能不仅与游戏剧情的联系十分牵强(只能用「俺寻思」来强行解释),而且玩家对其效果也是无法预测的。当玩家碰上自己不了解的卡牌,有些放进去能生成事件,但有的就只能生成一两句可有可无的介绍。

《苏丹的游戏》中的「俺寻思」功能
再次,游戏对于“随机性”的控制也并未达到很好的一个平衡。虽然随机抽卡大大丰富了游戏的局内变量,能给玩家提供更多的游戏体验。但是,“随机性”所带来的后果却并不总是能尽人意。例如,如果你在游戏开局抽到了一张黄金品质的征服卡,那除了重抽,其实以外别无选择;而且能折断黄金卡的游戏事件其实非常有限,一旦错过,游戏也只能重开。
不过,在经过一番游玩之后,《苏丹的游戏》的综合体验其实还是相当不错的,属于是2025年“值得一玩”的作品。至少,从仅仅依靠二十八卡牌,就能编出这么多古怪离奇、不乏重口味的故事,最后还能塞进一个比较合理的游戏机制里来说,对创作者只剩下大写的敬佩。
结语
《浮士德》出版于19世纪初的德国,彼时的欧洲,正值社会经历深刻变革的时期。启蒙运动之后,狂飙突进运动兴起。那也是一个重视现世生活、追求享乐的时代。在此背景之下,歌德用了六十多年,写出了《浮士德》。
故事的最后,浮士德在悲伤之下双目失明,此时的浮士德已经到了生命的尽头,魔鬼也开始为他建造坟墓。浮士德听到铲子挖土的声音,误以为是人们自发的填海造陆,终于感慨了,说出了那句话:“自己满足了”。就当魔鬼要拿走他的灵魂时,天使出现了。天使把浮士德的灵魂带到了天堂,上帝的理由是:“谁若是永远奋发向上,天使都能够给他救助”。

画作《浮士德之梦》
归根结底,文娱产品其实都是时代情绪的反映,《苏丹的游戏》的成功,正是由于它暗合了社会的潮流:疯狂的、解构的、毁灭的。
但是,如果你真的抱着成为极恶之人的心态来玩游戏,可能会失望的发现,在游戏的各个支线选项里,向善的收益远远会大于向恶——即便这个世界已经如此疯狂了,但我们只要还保留着哪怕是微茫的善意,都会让它变得更好一点。
浮士德证明了人类可能会一时屈服于欲望,可人类终究会追求理性与美德。书里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善良的人在追求中纵然迷惘,却终将意识到有一条正途”。
本文首发自“36氪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