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文章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入选全国首批二手商品流通试点,深圳华强南片区迎新风口

时间:2025-04-15 00:15:00

来福田,二手商品交易将更规范、更便利。

4月14日,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绿色消费暨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主题活动”在海南举办。活动上,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发布全国首批二手商品流通试点城市和企业名单。

其中,深圳市入选首批试点城市,福田区南园街道华强南片区最大二手消费电子线下市场运营方——深圳市通天地通讯市场有限公司上榜首批试点企业。

主题巡展中,南园街道作为重要展台代表之一,展示了华强南二手消费电子产业集聚区蓬勃发展风貌。

促进二手商品流通,对盘活社会闲置资源,满足人民群众差异化、多样化、个性化消费需求,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全国二手商品流通试点提出,将用三年时间,形成一批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二手商品流通典型案例,让二手商品交易平台发展更加规范。

福田区南园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南园街道将以通天地通讯市场入选首批试点企业为契机,于华强南片区创新二手商品流通方式,规范二手商品流通秩序,持续探索城市可持续发展新路径,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增长点。

崛起最大消费电子二手商品集聚区

商务部遴选二手商品流通试点对经营规模、经营行为规范、二手商品流通基础等做出一定要求,南园街道通天地通讯市场之所以入选,离不开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

20世纪80年代,深圳将华强片区规划为以电子工业和来料加工为主的上步工业区。随着深圳及周边城市制造业迅猛发展,电子元器件需求剧增,华强片区凭借消费电子、外贸进出口行业的繁荣,以及强大的电子元器件配套供给能力,逐步孕育出一批专业电子流通市场。

历经30余年发展,华强片区北部定位为全球智能硬件中心,成为“中国电子第一街”,南部则崛起为全国最大的消费电子二手商品集聚地。

数据显示,在华强南仅0.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30余个二手消费电子市场,经营面积超7.5万平方米,8000余家商户在此扎根,从业人员达2万余人。高峰时段,日人流量超8万人,年交易额高达200亿元。

此次入选试点企业通天地通讯市场从1999年成立至今,已开展二手消费电子线下市场运作26年;如通天地一样深耕二手消费电子产业15年以上的线下市场,华强南还有20余家。据通天地通讯市场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市场建立了完整的收购登记、信息保护、商品标识和售后服务制度,未来将发挥试点企业带动示范作用,健全消费电子二手商品售后标准化体系,打造全国消费电子二手商品人才培训基地,争取到2027年实现单个市场交易额翻番。

构建“互联网+”全链条生态

随着互联网平台的不断涌现,中国二手交易市场规模持续扩张。

据公开披露,“十四五”期间我国手机闲置总量预计达60亿部,二手手机市场潜藏价值超过6000亿元。在深圳市“做大做强二手电子市场”目标下,华强南二手消费电子市场等一批知名交易市场向标准化、绿色化、数字化方向迈进。

2024年初,在南园街道引导下,华强南片区50余家二手消费电子产业线下市场、企业联合成立福田区电子通讯设备行业协会,6月发布《信息通信网络终端维修服务规范》团体标准,行业发展逐渐迈入标准化、规范化阶段。

同年,国内头部二手交易平台转转集团旗下品牌“采货侠”、二手机报价单板块市场头部品牌“靓机汇”、数字流量媒体SAAS平台“天天速收”、国内领先二手手机数码行业ERP系统品牌“万机管家”等互联网企业先后入驻华强南,在商品溯源、合规检测及多平台一体化管理方面为产业进行数字化赋能。

目前,华强南片区线下实体与线上平台高度融合,已形成“回收-检测-维修-销售-服务”二手消费电子全链条生态。

从法律合规到园区化规划管理

作为国内二手手机最大集散地,华强南面临着经营端从业者法律意识及抗风险能力薄弱、消费端选品信任不足、产业端附加值偏低等风险挑战。针对当前行业发展痛点,南园街道以“短期项目+长期规划”引导产业转向循环发展。

此前,政府积极联动行业协会践行“133”法律护航模式,即通过制定1套法律服务体系、拟定“正面+负面+案例”3张清单、服务“小个专”3类市场主体,建设福田区消费电子二手商品流通法律公共服务平台,引导园区各类从业主体规范经营,保障合规主体合法权益。

目前,南园街道正计划通过轻量化园区改造、统一化标识体系建设,统筹将华强南片区全域打造为消费电子二手商品产业园,着力实现园区内部绿色建设、链条循环。

未来,南园街道还将继续通过编制园区发展规划、发布行业流通指数、建立消费电子二手商品检测及选品中心,为行业提供数据清除认证、二手商品溯源、全链合规检测、透明交易体验等全链条服务。

撰文:徐峰 盛杨纯

【作者】 徐峰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