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 长盛不衰 戴美玲
青海的文明发展史,是一部多民族交融共生的恢宏史诗。这片被誉为“万山之宗、三江之源”的高原圣地,早在四万年前的史前时代,便已点燃人类文明的星火。在这片7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汉、藏、回、土、撒拉、蒙古等各民族像石榴籽般紧紧相拥,形成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明奇观。这种交融不仅沉淀在喇家遗址的面条中、凝固在瞿昙寺的壁画里,更鲜活地体现在当代青海儿女守望相助的日常生活中,完美诠释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深刻内涵,在历史长河中谱写了民族团结的壮美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完整准确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增强主线意识、贯彻主线要求,把主线贯穿到青海工作各方面、全过程。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推动示范省创建由“数量领先”向“示范引领”转变。纵深推进“民族团结进步+”融合发展行动,探索民族团结进步赋能产业“四地”建设新路径,积极拓展“十进”范围,全面实施“十项行动”,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使“石榴籽”生根发芽开出簇簇“团结花”。
青海是中华民族团结融合、多元一体的典型地区。民族团结在青海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是深入骨髓的精神基因,是各族人民倍加珍惜的生命线。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们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加快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步伐。”
前进路上,青海要进一步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各民族全方位嵌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坚持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引导各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让各族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长盛不衰。

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