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乐昌市三溪镇:强化党建引领,提升产业发展加速度
近年来,韶关乐昌市三溪镇紧扣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主题,以基层党建“十大工程”为抓手,聚焦党建引领产业发展,通过育“头雁”、建机制、搭平台,念好“联”字诀,推动神前岭村产业发展提速增效、提质升级。
大抓“头雁”联育,建强产业发展“带头人”
近日,神前岭村支部书记邓初兵奔走在田间地头,摸排适宜发展种养产业的土地。村民邓大爷见到他,说道:“您为了我们村的产业真是操碎了心呀!”他笑着回答道:“为了乡亲们,我乐意!”
培育好“头雁”,制度保障是关键。三溪镇坚持以“头雁工程”、青苗培养工程为重要依托,对神前岭等村党组织书记实施全链条管理监督。从神前岭村“两委”干部队伍中选任村党支部书记;镇村党组织共同把关,并从村人才中储备后备干部3人,平均年龄35岁,逐步推动农村“头雁”年轻化、专业化。
依托镇委党校及村级分教点,围绕抓党建促“百千万工程”、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重点,组织村支部书记、“两委”干部等参加全员轮训,2024年累计培训12场次,切实培育出懂经营、善治理的产业发展“领头羊”。通过镇干部指导、第一书记帮带、实践锻炼等方式,提升神前岭村“两委”干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展产业的能力本领,为盘活山林资源、提升产业水平提供人才支撑。

依托镇委党校邀请专家下沉培训提升农村“头雁”致富本领
大抓党建联建,打通产业发展“主动脉”
神前岭村驻村第一书记何朝泉自2021年到任以来,对村里道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短板有深刻认识,他深知,这些短板严重限制了产业的发展。“村里的路不好走,水利设施也不完善,农产品运不出去,发展产业真是难啊!”何朝泉曾这样感慨。
得益于乡村振兴驻镇帮扶党建共建机制,在一次党建共建活动中,何朝泉会同镇党委向乐昌市司法局等挂点单位汇报了神前岭村的基本情况和困难,提议为神前岭村争取政策、项目、资金,支持其完善道路、农田水利等产业基础设施。最终,在2024年成功争得社会资金5万元,助力神前岭村完成道路硬化5公里、毛路拓宽、排水渠清理等工程,有效夯实了神前岭村产业发展基础。
为了加强道路、农田水利等产业基础设施长效管护,三溪镇还充分发挥直联、“睦邻制”“积分制”等作用,通过镇村组党员干部示范带头、邻长一线宣传、积分兑换奖励等多种方式,引领村民群众到神前岭村常态化开展进村公路、机耕道除杂、沟渠清理等工作。2024年累计除杂20余次、清理沟渠3公里,镇村组联动保持道路沟渠整洁通畅,畅通了产业发展的“供血管道”。

开展乡村振兴驻镇帮扶党建共建活动,助力产业基础设施提质
大抓村企联动,下好产业发展“一盘棋”
乐昌武水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邓江华常年在外经商,近年来,他积极响应三溪镇的号召,毅然回到神前岭村领办良种水稻产业。回顾起返乡创业历程,他感慨道:“镇里、村里给我很大支持,党组织牵头帮我找地找人找资源,让我感到又安心又温暖。”

村企联动为发展壮大生猪养殖产业保驾护航
暖心服务来源于良好的村企联动机制。三溪镇依托“一清单两图两表两平台”和在外人才台账,指导神前岭等村党组织深挖在外企业家资源。积极盘活撂荒地、引导在外企业家返乡创业,共同开发本地山林资源、推广稻烟轮作生态产业,切实搭建了村企联动平台。2024年成功引入19个水稻种植项目,试点盘活撂荒地70亩,推动神前岭村水稻种植100亩、黄烟种植60亩、油茶种植1800亩,土地复耕率提升30%。2025年计划引进江永水稻和茶产业项目,复耕土地种植良种水稻55亩,扩种黄烟20亩,种植茶叶500亩,不断激发神前岭村产业发展的潜力。
聚焦神前岭村畜禽养殖主导产业,三溪镇大力推动神前岭等村党群服务中心提质增效,推动神前岭村依托村党群服务中心、党群服务室搭建联系服务平台,联系解决本村畜禽养殖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用水用地等困难,建成畜禽养殖产学研基地,吸引全村22户农户参与生猪养殖,带动全村2024年出栏量达到2000头,产值超300万元,助推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5万元以上,实现“土地生金、产业富民”。
文、图 | 记者 欧阳志强 通讯员 李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