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文章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银川贺兰县:以工代赈惠民生联农带农促增收

时间:2025-04-03 09:52:00

原标题:以工代赈惠民生联农带农促增收

银川日报记者 梁小雨

4月2日上午,在贺兰县习岗镇和平村绿色高标准优质蔬菜生产基地项目建设现场,数台挖掘机正在开挖土方、平整土地,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和平村党支部书记罗辉介绍,该项目为以工代赈项目,建设内容主要是道路、灌溉及电力工程,总投资552.01万元,预计10月初完成。按照项目建设要求,施工须聘用当地村民,确保劳务报酬发放金额不低于资金投入的30%,在促进产业发展的同时带动村民增收。

和平村是习岗镇发展设施农业的重点区域,40%的土地用于建设温棚,种植葡萄、草莓、樱桃等特色水果。罗辉介绍说,目前全村有700多栋温棚,此次新建的绿色高标准优质蔬菜生产基地计划建设21座日光温室,建成后将采取“村企合作”模式,持续壮大产业规模,增加农民收入。

以工代赈是指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让农村群众通过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赈济的一种扶持政策,是我国支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今年,银川市农业农村局紧扣“项目建设+就业促进+产业培育”主线,统筹实施11个农业农村以工代赈项目,总投资2亿元,覆盖高标准农田建设、设施农业提升、基础设施配套三大领域,旨在形成“政府投资拉动就业、群众务工赋能产业”的乡村振兴新路径,实现农民就业增收与农业农村发展双赢。

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我市通过建立“需求清单+效益清单”双清单机制,选取劳动密集型、技能门槛适中的项目优先实施,11个以工代赈项目覆盖了5个县(市)区20余个村镇。

在永宁县望远镇永清村设施农业拱棚园区,利用以工代赈项目资金建设的12栋钢结构拱棚已于2月底投入使用,种植了6栋芹菜、1栋小番茄,另有5栋拱棚用于育苗,发挥着带动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作用。永清村村民谢青山经营着一家农资商店,最近正在为园区供应化肥等物资,他告诉记者,除了供应化肥,自己平时闲了也到园区务工,每天能挣150元左右,“园区为大家提供了就近就业的平台,家门口打工确实方便。”

以工代赈项目建设中,我市通过实施“点对点”每周调度,成立市县两级项目推进专班,推行“领导包抓+部门联动+现场催办”,优先吸纳脱贫户、脱贫监测对象参与建设,日均务工需求超200人次,预计发放劳务报酬554万元,带动本地就业率提升5个百分点,推动形成“政府投资促就业、群众务工强技能、产业培育增后劲”的良性循环。

据介绍,我市以工代赈项目推行“项目+村集体+农户”的联农带农模式,鼓励村集体以土地、资产等要素入股项目分红,引导企业与农户签订保底订单协议,推广“土地流转费+务工工资+收益分红”多元增收模式,实现“建设一个项目、带动一片产业、致富一方群众”的乘数效应。

来源:银川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