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文章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警惕“手机口”诈骗陷阱!大学生用两部手机“打配合”被行政拘留

时间:2025-04-16 13:37:00

【来源:运城新闻网】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 官方发布平台

大学生用两部手机“打配合”被行政拘留

警方提示:警惕“手机口”诈骗陷阱

记者 张君蓉 通讯员 张田

“只需两部手机,日赚600元!”看到这样的兼职广告,你是否会心动?“00后”大学生殷某因轻信此类“高薪兼职”,用手机架设“语音中转站”,沦为电诈分子帮凶,最终被行政拘留。

警方提醒:“手机口”诈骗正伪装成“轻松赚钱”陷阱,协助犯罪同样面临法律严惩!

今年3月,稷山县某高校学生殷某在刷视频时,被一则“打打电话一小时赚600元”的广告吸引。对方声称只需用两部手机架设“远程操作”渠道,无需露面即可轻松获利。在“高薪”诱惑下,殷某下载指定软件,按客服指导将两部手机用音频线连接,一部拨通诈骗分子提供的号码,另一部拨打受害人电话,实现语音中转。

“他们让我拨通提供的电话号码,说给学生退学费。”殷某供述,3小时内他拨打了数十通电话,直到手机因异常通话被停机。此时“客服”仅支付652元报酬,以“手机停机”为由克扣剩余款项并拉黑。经查,其协助的诈骗团伙已实施多起“虚假退费”案件。目前,殷某被公安机关依法行政拘留,案件正在深挖中。

“手机口”诈骗套路:

远程中转藏玄机

1.虚假高薪诱饵。

诈骗分子通过短视频平台、社交群组发布“高薪兼职”广告,宣称“远程拨打电话”“日结高额佣金”,吸引求职者。

2.架设“语音中转站”。

要求受害人用两部手机连接(音频线或外放同步),一部与诈骗分子通话,另一部拨打受害人电话,掩盖诈骗号码归属地,使受害者误以为是本地来电。

3.实施精准诈骗。

诈骗分子利用“手机口”实时指导受害人下载虚假软件、填写银行卡信息,以“退学费”“领补贴”等话术骗取资金。

警方拆解:

看似“打工人”实为“工具人”

法律风险一:

间接参与犯罪。根据刑法规定,明知他人实施电信网络诈骗仍提供通信工具、支付结算等帮助,构成“帮信罪”,最高可处三年有期徒刑。即使未直接实施诈骗,殷某的行为已构成“为犯罪提供通讯支持”。

法律风险二:

信用惩戒升级。涉案手机卡、银行卡将被永久冻结,并纳入金融信用黑名单。殷某因“手机口”导致个人征信受损,未来求职、贷款均受影响。

法律风险三:

连带追责风险。若诈骗团伙利用其“手机口”实施大额犯罪,协助者可能被追究“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刑责。

三招防骗:

守住法律与财产双红线

——警惕“非接触式”高薪兼职。

凡要求远程操作手机、代拨电话的兼职,均为诈骗话术。正规兼职须线下核实资质,拒绝“先垫资”“高回报”陷阱。

——绝不出租“两卡一机”。

手机卡、银行卡、通信设备严禁外借。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非法出借设备可处拘留并罚款,涉案工具一律收缴。

——留存证据及时报警。

遭遇类似情况,立即保存聊天记录、通话截图等证据,拨打110或反诈专线96110举报。

警方提醒,新型电诈手段不断升级,公众需绷紧法律之弦,切勿因“小利”触碰红线。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