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文章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临沂太平派出所:组建“邻家义警” 强化协同共治

时间:2025-04-07 09:29:00

【来源:山东省公安厅_警务动态】

在拥有近5万人口、流动人口多、场所密集的临沂市太平街道,基层治理的精细化难题一度摆在眼前。仅靠6名民警和有限的辅警力量,如何破局?临沂市公安局河东分局太平派出所给出了答案——组建覆盖27个自然村的“邻家义警”队伍,开创“警力牵引、民力协同”的基层治理新局面。

这支由当地村民组成的义警队伍,犹如治安防控的“前沿哨所”,又似融洽警民关系的情感桥梁,绘就了一幅警民携手、共建平安的生动画卷。太平派出所推行“邻家义警”模式,构建起“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基层治理生态。

警力与民力深度融合

太平派出所辖区涵盖6个行政村、27个自然村,常住人口达4.8万,还有近千名流动人口。传统的警务模式难以对每一个角落实现全方位、精细化管理,广大村民有着参与治理的强烈愿望和潜在能力。太平派出所敏锐捕捉到这一契机,积极探索警民合作新路径,“邻家义警”应运而生。通过广泛宣传发动,太平派出所从各村招募热心公益、熟悉当地情况的村民,经过专业培训,组成“邻家义警”。义警队员肩负着协助公安机关维护治安的责任,成为连接派出所与村居的桥梁纽带,将治理触角延伸至田间地头。

左树亭是光沂庄村的一名义警,对村里的大事小情了如指掌。今年春节期间,她在走访时了解到有两户人家因土地划界问题引发矛盾。她从村委查到土地划界的原始依据后,借助家族关系网,连夜组织“院落调解会”,仅用了2小时就化解了这起矛盾,有效避免了矛盾升级。

太平派出所副所长李汉青介绍,在义警的选拔上,突出本土化特色,义警队员充分发挥“地熟、人熟、情况熟”的优势,切实当好社情民意信息员、政策法律宣传员、矛盾纠纷调解员。

义警身兼“村民”与“协管者”的双重身份。“这种‘自己人管自己人’的模式,让矛盾摸排、政策宣传等工作更容易被村民接受。”李汉青介绍,如今,辖区27个自然村各配备一名义警,形成了“毛细血管级”的精细网格,把管理真正覆盖到了最基层。

治安防控从被动到主动

入夜,27辆巡逻电动车穿梭于村巷,带有“义警”字样的反光背心成为“移动安全标识”。

工作中,太平派出所从“主导者”转变为“赋能者”,制定义警工作规范,形成“警力专注专业、民力夯实基础”的互补模式,治安防控实现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为确保义警队员有效协助警务工作,太平派出所每月组织培训会,一方面普及法律法规,另一方面积极收集村民诉求。派出所还对在协助破案、调解纠纷、治安防范等方面表现突出的义警队员进行表彰,鼓励更多的村民加入义警队伍,形成良性循环。

“邻家义警”凭借对村居环境和居民的熟悉优势,成为平安村居建设的“千里眼”和“顺风耳”。他们在日常走访中,留意各类治安隐患和矛盾纠纷线索,并及时反馈给派出所民警。通过信息的快速传递,太平派出所能够及时掌握辖区治安动态,提前介入处置,将许多潜在的治安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

义警队员以“拉家常”的走访方式,将管理与服务嵌入日常生活,让基层治理既有力度又有温度。在走访中,“邻家义警”不仅排查安全隐患,还关心村民的生活冷暖,为孤寡老人检修家电,帮留守儿童联系学习辅导……“以前只有出了事才会找警察,现在义警天天在村里转,这是看得见的安全感。”一位村民感慨地说。

在近期开展的流动人口登记管理中,义警队员通过“脚板警务”,对辖区出租房屋、九小场所进行逐户检查,让流动人口登记率大幅提升。自“邻家义警”模式推行以来,太平派出所辖区社会治安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更重要的是,警民关系更加融洽,村民对派出所工作的满意度大幅提升。

临沂市河东区副区长、市公安局河东分局局长李青飞说:“‘邻家义警’模式不仅有效整合了社会资源,弥补了警力不足的问题,更让村民成为社会治理的积极参与者,实现了警民关系的共生共治。”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